慢性心力衰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的教育让人失望pgnzao20 [复制链接]

1#

中国的教育让人失望


读了《南方人物周刊》转载的何三畏的文章《北大学生的提问让人失望》,又勾起了我对中国教育的反思和怨艾。


    在领导很少接触基层与群众的今天,一个日理万机的总理在一个学校逗留了四个小时,而且主要是和学生接触和交流,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注意和引人深思的事件,而且又是在5月4日,在“五四”运动的发源地;而且总理在来之前特意向学校交代:“不要刻意安排,我一来就把学生关在楼里不让出来”;而且总理又反复引导学生“说心里话”、“不怕讲错话”、“修正自己的错误也是科学民主的体现”、“要有远大理想”。总理是不是想听听大学生们对自身和国家未来的憧憬,是不是想借助学生的力量掀起一股搅散当前难以驱散的社会阴霾的思想风暴,我不敢妄加揣测,但有一点我感受到了,就是91年前的北大学生和91年后的北大学生完全不同了,正如作者所说:北大学生“让人失望”了,让总理失望了。


    我认为,这些独生子女的一代学生,他们享受着“小祖宗”、“小太阳”、“小宝贝”的待遇,在温柔甜蜜里长大,又倍受学校与社会的关爱,在向总理提的问题中,带出一些渴望“精神保姆”的可爱愿望,实在是再真实不过了。而且我们的教育功能也是把孩子们训练成记忆的容器,考试的工具,除此不敢有分散注意力的想法和做法。至于当着生人或领导的面说话,也早已学会了为学校的荣誉,为了老师的利益,为了领导的脸面而说假话。从大学到中学、小学,甚至到幼儿园,都是这样。对此,总理也应该清楚的,他到北大想听点别的,可能吗?他应该想到这一点。所以我猜测,总理在来北大之前,一定有心理准备,在离开北大的时候,心里难免有点无奈的沮丧。


    有了一个可以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却提不出有个性、有深度、有见解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学生,也不仅仅是一代人,而是整个社会。我们想一想,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序列,只要面对领导,谁还能说真话?更不用指望说出“偏激的话”甚至“错话”了。本文已经分页:【1】2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