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宁御生堂中医丨中医如何防治心力衰竭 [复制链接]

1#

中医防治心理衰竭,根据其不同的分类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心阳虚者以益气养心为治疗原则;心脾阳虚者以活血化于温阳,健脾为治疗原则;心肾阳虚者以温阳利水、理气活血为原则;气阴两虚者应该以益气育阴为原则。西医治疗为心力衰竭常用治疗手段,通过西医药物治疗等方法可以改善心力衰竭相关症状,恢复心脏正常功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但是西医治疗其*副作用较多,易导致病情恶化。而中医治疗也可用于防治心力衰竭,可以避免其他副作用问题。那么,中医如何防治心力衰竭?

1、心阳虚者

心阳虚型心力衰竭较为常见,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患者在急性发作期会出现心慌、心悸、气短、全身乏力等症状。而通过观察可发现患者舌质略暗、苔薄而白,中医治疗以益气养心为原则,服用当归汤加减即可。

2、心脾阳虚者

心脾阳虚者主要以腹胀纳少、四肢轻度浮肿、心悸气短为主要症状。通过相应观察,发现患者舌胖质暗苔白。中医治疗以活血化于温阳、健脾为治疗原则,患者可应用四君子汤合芙苓桂术甘汤加减防治该病发作。

3、心肾阳虚者

心肾阳虚者症状表现为:四肢畏寒怕冷、心悸气短,尤其是在活动后可逐渐加重,炎症时患者面色青紫,而通过相应观察发现患者舌胖质暗苔白腻,中医治疗以温阳利水、理气活血为原则,防治该病可应用真武汤合芙苓桂术甘汤加减。

4、气阴两虚者

气阴两虚型,心力衰竭主要以头晕、乏力、口干、胃冷失眠以及心悸气短为主要症状表现。通过相应观察发现患者舌苔发红、脉细数。治疗以益气育阴为原则。患者可应用炙甘草汤、复方人参汤、生脉散等中药汤剂、中成药物进行防治。

中医防治心力衰竭,相比于西医而言安全性更高,长期应用治疗,患者不易形成过度依赖症。但是中医防治心力衰竭也有一定弊端,见效较慢,需要长期用药治疗才可达到理想效果。应用中医防治心力衰竭期间合并适当西医方法,疗效更为确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