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景七草白斑净抑菌喷剂 http://www.bdfmall.com/m/中西医结合有助于更好地防治疾病,如难治性高血压,常需联合多种降压药,加用中药后可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少西药种类及用量,缓解临床症状。而“病证结合”是西医疾病诊断(即“病”)加中医辨证论治(即“证”)的新诊疗模式,因其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而深受欢迎。两会期间,全国*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王阶表示,病证结合作为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模式之一,以其增效减*的作用,有着良好的学术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全国*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王阶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策措施》中强调,完善中西医结合制度,创新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王阶表示,病证结合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提出到现在,其发展脉络尚不明确,未形成一条完整的发展体系,对其学科内涵的阐述,尚缺乏统一的理解和认识,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揭示病与证的内在联系,还有待深入。病证结合标准不够规范,临床应用不够娴熟。此外,病证结合的“病”、“证”取向也不明确。“病证结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模式,不仅能够解决西医病的问题,还能解决中医证的问题,发挥1+1大于2的效果。比如心力衰竭,通过病证结合,进行中西医联合治疗,既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也可以减少西药的*副作用。”王阶说。国家提出“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发展,根本目的就是把中西医的优势都能够发挥出来,共同维护人民健康。为规范“病证结合”,推动“病证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王阶提出几点发展建议:一是制定病证结合证候诊断标准规范。在全面总结疾病证候规律的基础上,建立统一、规范的证候分类与诊断标准。采用多学科技术和方法,通过文献的分析总结,开展临床大样本病例调查,总结疾病证候要素、常见证候的分布规律及临床特征,建立证候诊断标准,并通过临床验证与考核进一步完善,为临床治疗和疗效评价奠定基础。二是厘清病证结合发展脉络,界定病证结合学科内涵。三是针对每种疾病,制定相应的病证结合临床诊疗指南。四是开展病证结合在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慢性病中的联合攻关。王阶强调,“我们应以解决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慢性病中的临床治疗难点为核心,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协同攻关,建立中西医临床协作长效机制,促进诊疗模式改革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病证结合诊疗方案或专家共识。”(刘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