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现有心血管病患者高达2.9亿人,其中脑卒中万人,冠心病万人,肺原性心脏病万人,心力衰竭万人,风湿性心脏病万人,先天性心脏病万人,高血压2.45亿人。
心脏疾病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可能面临的重要疾病,然而大多数人对心脏疾病的诊断过程了解甚少。你知道医生是如何诊断心脏疾病的吗?目前对于心脏疾病有哪些治疗方法?普通人如何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预防心脏疾病呢?作为一名心外科的医生,我建议大家,还是需要多点“倾听”你的心。
心脏疾病如何诊断?
医院就诊前,常常会因为对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的不了解,加深了对疾病的恐惧,对死亡率居高的心脏疾病患者来说更是如此。
医院就诊时,医生首先会了解病人的病史,记录以往出现过的症状,同时会做体格检查。接着,医生还会询问患者家庭和个人的医疗史。因为基因在有些心脏病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如果有家族心脏病史,患者需要及时告知医生。
除了以上环节,医生可能还会要求患者做其他检查,包括血脂、炎症指标等。
当然还可能有:
心电图——可以发现心电异常心脏彩超——发现心脏结构异常运动平板试验——监控运动时的心脏活动情况颈动脉超声——评估颈部血管情况动态心电图——24小时监控心率变化情况CT或者MRI(磁共振成像)检查——了解心脏的结构以及血管的情况此外,患者可能还需要做侵入性检查,包括心电生理检查、心导管检查和冠脉造影。后者医生通过造影剂可以了解患者心脏血管的情况。
心脏疾病有哪些治疗方法?
心脏疾病的具体类型有很多,相应的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目前心脏疾病的治疗,主要根据每个患者心脏疾病的类型以及进展情况。例如,病人患有动脉粥样斑块,医生通常会予以他汀类药物降低斑块继续形成的风险,同时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
对于药物的使用与治疗,由于各种心脏疾病的症状和发病原因不同,医生需要根据具体症状下药。如果需要外科手术和介入手术,要视具体的情况,一般医生会根据病变情况和类型来选择手术方式。
众所周知,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改善生活方式,饮食是第一步需要改变的。对此,饮食要低盐、低脂,同时增加水果和蔬菜。另外,建议心脏疾病患者进行规律运动,同时戒烟、控制饮酒。
#百里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