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八旬老人反复中风,都是房颤惹的祸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好 https://m.39.net/disease/a_m7kpmsm.html

「本文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

今年80岁的朱老太半年前经历了一次中风后,又经历了几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虽然每次发作后,她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但反复中风,常年服用多种药物,生活也大受影响。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她反复中风?原来在不久前的一次心电图检查中就发现朱老太患有“阵发性心房颤动”。而且就在不久前,朱老太因为心悸、胸闷、活动后气促再次入院。

房颤患者中风的风险高5倍

医院心血管三区副主任医师段鹏介绍,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心律失常,是造成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全因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房颤,会使得心脏血栓的发生率变得很高。”段鹏说,房颤发生时可使心脏内的血流速度减慢,甚至还有可能停止,血液易在左心房的左心耳部位滞留,从而形成血栓。尤其是左心耳内的血栓。房颤一旦达到数小时,左心耳血栓便有可能形成,血栓形成后如果脱落,会引起动脉栓塞,其中脑栓塞最为常见。

左心耳是卒中最主要的来源。左心耳形状以及血液高凝状态,都与血栓形成有关。目前,口服抗凝药物是防止卒中以及系统性栓塞的方案之一。但所有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都要面临一个共同的风险——出血,尤其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脑出血或其他部位如消化道出血。

“这位患者,吃了药还是反复中风,这种患者就要手术治疗了。”段鹏介绍,和非房颤患者相比,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增高5倍,像朱老太这样因房颤引发的中风不在少数。

目前,较为常用的手术方式是左心耳封堵+房颤射频消融一站式手术,作为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手段,可以替代抗凝药物预防房颤患者卒中及系统性栓塞。除防止卒中外,还可有效改善心房重构。

房颤筛查至关重要

朱老太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心血管科三区为患者进行左心耳封堵+房颤射频消融一站式手术。通过微创技术,在大腿根部的静脉进行穿刺,将导管送到房颤的病灶处进行射频消融,同时植入左心耳封堵器。

段鹏介绍,射频消融术是采取射频电流点对点的模式,通过加热使组织细胞坏死,来达到控制房颤、恢复正常心律的效果。而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封堵住血栓的主要来源左心耳,从而消除了左心耳形成血栓的隐患,达到预防脑卒中的目的。

左心耳封堵术可消除患者对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依赖性,对于长期房颤转复机会少、高龄、卒中和出血风险高的患者,或者正在服用抗凝药物仍然发生卒中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段鹏提醒,房颤没有什么特异性症状,只会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不同患者发生房颤后症状有所不同,同一个患者房颤的不同阶段症状也有所不同。房颤患者不能因为觉得没有症状就不在意、不接受治疗。一旦确诊房颤,医院就诊,避免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并发症的发生。

如不能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可能会发生脑卒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疾病。因此,房颤筛查特别是无症状患者的房颤筛查至关重要。

当前,各种筛查手段不断涌现,大大提高了房颤筛查的便捷性和检出率,通常房颤的初步筛查方式有:血压测量(选取带有心率监测功能的血压计);门诊脉搏触诊,对脉搏不规律的患者随后要进行心电图检查;手持式心电监测设备和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应用等。

对于初筛高度怀疑房颤的患者需行动态心电图(对并发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应行至少72小时连续的动态心电图检测)或长程心电监测进行复核。

陈之瑜刘秋宜

彭可明

刘秋宜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