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初,大多数心律失常(arrhythmia)类型已实现有效及确切地治疗,但是,心脏性猝死(SCD)和房颤Atrialfibrillation(AF)这两种常见且重要的心律失常治疗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例/10万人,约占总死亡的9.5%,猝死总人数约54.4万/年,高于美国猝死人数[1].心脏性猝死占所有心血管死亡的50%以上,60%以上的心脏性猝死发生在院外。结构性心脏病或原发性心电异常是导致心脏性猝死的常见原因。
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主要由恶性心律失常引起,而心室颤动是心律失常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对于这类患者,救治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就下降10%。及时终止恶性心律失常,成为抢救成功的关键。
导致其原因往往是由于混乱无章的室颤导致心脏无法实现有效泵血,如未能及时有效救治,几分钟内便可导致死亡。房颤在心律紊乱方面与室颤相似,但房颤影响心房,因此对心脏泵血影响较小。
房颤导致心率加快,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更有甚者会出现心衰。另外,房颤时心房出现无效泵血,血液停滞在心房内产生血栓,这些血栓可以脱落形成栓子导致脑卒中。因此,房颤是卒中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老年人中。
认识SCD危险因素虽然一些高危SCD患者很容易被发现,但是大多数SCD发生于无明确高危因素的个体中。因此接下来的工作便是认识导致SCD的危险因素,并有效识别高危人群。这一方面,Hassaguerre博士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指出SCD复苏人群与对照相比,更容易出现心脏早期复极化。
这一发现促使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学者探索早期复极化的潜在机制和临床意义。早期复极化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变化,尤其是在经常运动的年轻男性中,因此,鉴别两性早期复极化模式和SCD相关早期复极化存在很大的难度。心电图J波和水平或下降ST段同时存在可能与SCD相关。但是,单凭早期复极化尚不足以启动ICD等预防性治疗来预防SCD。
理解SCD病理生理对于更进一步理解SCD病理生理的贡献来自与Itzhaki等的研究,研究表明来自遗传性SCD综合征患者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可以转化为多功能干细胞,随后多功能干细胞可分化为心肌细胞,而这种心肌细胞可以复制SCD心电功能障碍。这一研究为理解不同患者SCD病理生理提供了新的技术,并且可能最终实现患者特异性药物和生物治疗。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房颤
1,房颤(AF),最常见持续性心律失常
主要表现为心房正常收缩功能丧失,心跳不规则。
对于房颤管理,存在两种途径:控制心率和控制节律。房颤是心衰患者死亡和出现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控制节律或对这些患者的意义最大。
在美国,房颤累及大约万人。心脏有一个电系统,为心腔提供信号,指示它们何时应该收缩(紧缩)或放松。房颤的病因是电信号紊乱,导致心脏上部的心腔(心房)发生颤动,从而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功能。房颤患者的心房跳动频率可高达每分钟次,比正常人快大约4倍。发生房颤时,血液会滞留于心房,从而形成血凝块。如果血凝块从心房壁脱离,就可能引起中风。
除了导致中风,房颤还可能引起心力衰竭和其他症状,如疲劳、头晕和呼吸短促。房颤是一种进行性疾病,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恶化,一旦恶化,房颤的发作会更频繁,每次房颤的持续时间也会更持久。房颤一旦引起症状,及时去就医十分重要,因为当房颤发展为持续性时,治疗会更加困难。
2,房颤的危险因素:
相比于无房颤患者,房颤会使中风的风险增加4-5倍,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3倍,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2倍,痴呆的风险增加2倍,死亡风险增加40-90%……房颤还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对社会和个人都将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而由房颤引发的脑卒中(俗称中风)还具有高致残、致死率的特点。
3,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
/p>
年龄大于60岁
高血压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心脏瓣膜病
未经治疗的心房扑动(另一种心律异常)
曾做过心脏直视手术睡眠呼吸暂停
甲状腺疾病
糖尿病
慢性肺病
过量饮酒或使用兴奋剂
严重疾病或感染
4,房颤的症状表现
许多房颤患者根本感觉不到症状,而有些患者在一发生房颤时就会感觉到症状。房颤的症状因人而异,取决于年龄、房颤病因(例如心源性或其他疾病引发)及房颤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程度。症状包括
/p>
感觉过度疲劳或无力(最常见)
脉搏比正常值明显增快或不规律(忽快忽慢)
呼吸短促
心悸(感觉心跳频率很快、力度很强或幅度很大)
日常锻炼或活动有困难
胸部感到疼痛、压迫、紧缩或不适
头晕、晕眩或晕厥
排尿增加(更频繁地如厕)
5,房颤的诊断和治疗
通常就诊时医生凭借心电图(EKG)来诊断房颤。此外移动心电监测设备也可以诊断房颤,患者将移动心电监测仪佩戴在身上,可以更长时间地监测心电图。这些设备包括动态心电图监测仪(Holter)和事件记录仪。Holter监测仪可以佩戴1-7天,事件记录仪可佩戴几周。这些设备可以昼夜不间断地记录心电图,准确反映患者从事不同活动和休息时心脏是如何跳动的。一旦医生做出了房颤的诊断,就可以开始适当的治疗。
6,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
有助于24小时/7天连续动态监测,并提供数据及心电图实时报告,对知晓心率状态提供了便携,与实时监测的便利及连续状态反馈数据。长期可穿戴设备更有助于感知你的身体和认知你的状态。
7,有多种药物可治疗房颤
对有些患者,可以进行心脏电复律,即对心脏进行治疗性电击以恢复正常(窦性)节律。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对不愿使用药物的患者,导管消融术是治疗房颤的另一种选择。导管消融术中释放的一种能量可以使一小部分引起房颤心脏组织失活.房颤预防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