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朱炎皇通讯员颜觅罗佳艺
冬季来临,霾天气不时出现,湖南省气象台提醒,需注意防范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等的不利影响。提到对抗霾的方法,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戴口罩。
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佩戴口罩已成为民众的出行习惯时,面对霾是否就能“高枕无忧”?吃猪血真的能“清肺”?霾天的营养饮食又有什么讲究?为此,医院专家提醒,霾天自我保护需“内外兼修”,在外出戴好防霾口罩的基础上,还需要做好膳食营养,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日常出行,“防霾”口罩要选对
灰蒙蒙的霾不仅干扰人的视线,给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影响,其含有的大量颗粒物、粉尘、污染物、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更是许多疾病的诱因。其中,霾中的PM2.5不仅影响呼吸道和肺功能,易引起呼吸道疾病,还会阻碍正常血液循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此外,霾天日照减弱,紫外线照射不足,还易影响儿童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
防霾的重点人群主要为儿童、老人、孕妇等敏感人群和心肺疾病患者,如患有冠心病、心力衰竭、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以及在户外作业的人员,如交警、环卫工人、建筑工人等。医院副院长谢长俊提醒,霾天气对所有人群的健康都有一定影响,适当做些防护措施对身体健康是有益的。
家家户户常备的一次性口罩是否能够应对霾呢?谢长俊表示,普通的无纺布一次性口罩只能阻挡PM4以上的颗粒。从专业角度来讲,最好的防护口罩是N95口罩,“N”代表这种口罩可以防护非油性颗粒,“95”代表过滤效果是95%。
“12层的专业医用口罩尽管对于PM2.5的阻挡效果有限,但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还能预防呼吸道疾病。”谢长俊说,“总之,戴口罩比不戴口罩好,级别越高防护越好。”不过,由于口罩过滤悬浮颗粒的效果越高,呼吸就越费力气,长时间佩戴N95口罩容易出现缺氧、胸闷等情况。所以,心肺功能差的人群以及老人、小孩等,应视情况选用医用口罩,在选择时认准“药监械准字”。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口罩的外层往往积聚着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污物,而里层阻挡着呼出的细菌、唾液,因此口罩两面不能交替使用。此外,口罩在不戴时,应叠好放入清洁的密封袋内,并将紧贴口鼻的一面向里折好,切忌随便塞进口袋里或是挂在脖子、手臂上。
谢长俊提醒市民,佩戴口罩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抗霾”,但为了更少吸入有害物质,霾天应尽可能减少外出;外出回家后,也要记得及时洗脸、洗手、漱口、清洁鼻腔。
吃猪血,真能“清肺”吗?
针对霾天的危害,各种“防霾”食谱也在朋友圈流传,尤其是猪血成为了“清肺”食物中的代表。猪血真的有“清肺”防霾的作用吗?对此,医院营养科主任张胜康说,“清肺”是中医的概念,是指在出现发热、咳喘、黄痰、便秘、小便黄等症状后,通过治疗减轻这些症状。因此,“清肺”并不是说清除肺内的污染物。
猪血营养丰富,是国人餐桌上常见的食材,猪血中含有的硒、铜、锌等微量元素可改善肺功能,猪血中的铁元素可以有效改善贫血状况。“不过,吃猪血并不能清肺。”张胜康解释,霾被人体吸入后进入的是呼吸系统,猪血被食用后进入的是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是两套独立的通道。因此,猪血不能进入呼吸系统清除粉尘,对抗霾的伤害。
此外,食物中能够保护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营养物质如n-3系列脂肪酸、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在猪血中的含量非常低,膳食摄入猪血的量不足以对抗霾带来的不利影响。
科学应对,“扫霾”膳食有讲究
有研究表明,PM2.5这类微细颗粒物进入肺泡之后,很难被人体清除。“在平日的饮食中,既要注意膳食平衡,也应针对霾的特性进行饮食上的调整,以应对霾可能对身体带来的伤害。”张胜康说,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平衡膳食:平衡膳食可以保障人体每天摄入充足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且摄入的营养物质间具有适当的比例,易达到生理平衡。平衡膳食,要求食物具有多样性,每天至少摄入12种食物,每周至少摄入25种食物,包括谷类、薯类、蔬菜、水果、奶、鸡蛋、豆制品、畜禽肉类、鱼类、油脂等。
多吃新鲜果蔬: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植物化学物,如多酚类、类胡萝卜素、皂苷、有机硫化物、植物固醇等。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增强免疫力、杀菌、抑制胆固醇吸收等作用,能保护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
补充n-3系列脂肪酸:n-3系列脂肪酸是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冠心病、高血压、关节炎、其他炎症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的发生几率。植物油和鱼油是n-3系列脂肪酸的主要来源。
补充维生素:维生素A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感染”的作用,保护呼吸道黏膜结构和功能,维生素A含量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脏、鱼肝油、禽蛋等;深绿色或红黄橙色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降低血清胆固醇、增强人体抵抗力的作用,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可调节炎性反应、保护机体正常功能,经常晒太阳可以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