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谦主任谈鼠疫
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是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类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炎症等,病死率高达30%~60%。
鼠疫属国际检疫传染病,也是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的甲类传染病,
鼠疫的传染源为鼠类和其他啮齿类动物,其中褐家鼠和黄胸鼠是主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有:鼠蚤叮咬和皮肤呼吸道传播。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
鼠疫潜伏期短,不同的分型,潜伏期有不同,一般1-2周。
临床将鼠疫分为轻型鼠疫,表现为不规则低热,局部淋巴结肿痛。
腺鼠疫最多见,表现鼠蚤叮咬处引流区淋巴结肿痛,腹股沟淋巴结最常受累肿大的淋巴结迅速化脓、破溃、于3~5天内因继发肺炎或脓毒血症死亡。
肺鼠疫表现为呼吸道直接感染所致,胸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与发绀迅速加重。体征与症状常不相称。重症病人多于2~3天内死于心力衰竭、休克。
脓毒血症型鼠疫,表现短时间内出现全身毒血症症状、出血、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病人常于3天内死亡。病人因皮肤广泛出血、瘀斑、发绀,死亡后尸体呈紫黑色,俗称“黑死病”。
以及其它少见类型的鼠疫。
鼠疫常规检查,看见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大便常规:血样或黏液血便,隐血可阳性;尿常规可出现蛋白尿、血尿、各种管型尿。
最重要的病原学检查,取血、脓、痰、脑脊液、淋巴结穿刺液等材料进行细菌学检查,发现鼠疫病原是确诊标准。
血清学检查可以通过,荧光抗体染色镜检、放射免疫沉淀试验、葡萄球菌A蛋白的血凝改进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辅助诊断。
鼠疫治疗原则:早期、联合、足量抗菌治疗;对症支持,维持电解质平衡;严格消毒隔离。
链霉素为治疗各型鼠疫特效药。
鼠疫防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