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院教授心衰九问 [复制链接]

1#

这是人民网有关“心衰”的采访文章。观点专家:医院心内科教授杨鲲。

上海芸香花洁白优雅

杨鲲教授:每个人都会变老,人体各个器官都会退化,心脏也会衰竭“变老”。要科学管理。

01

什么是慢性心衰?它会带来哪些危害?

年,我国中华医学会心衰学组给出的心衰定义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所致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心衰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很高。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衰症状、体征的为慢性心衰。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慢性心衰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我国心衰的发病率非常高。《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10个省市35~74岁城乡居民样本人,心衰患病率为0.9%,至少有万心衰患者。医院住院病例调查,心力衰竭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死亡率却占40%,提示预后严重。这对于国家来说是巨大的公共卫生经济负担。对于家庭,无论在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存在很大的压力。对于患者自身,不仅要承受疾病带来身体上的病痛,还要面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影响,比如焦虑、抑郁、失眠等等。

心衰患者死亡原因依次为泵衰竭(59%),心律失常(13%)和猝死(13%)。

02

导致慢性心衰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心衰的基本病因包括心肌病变和心脏负荷过重两大原因。

心肌病变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心肌损害有心肌梗死、慢性心肌缺血、心肌炎、扩张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继发性心肌损害包括长期糖尿病或甲状腺疾病等并发的心肌损害,还有就是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酒精性心肌病,围生期心肌病也属于继发性心肌损害;高血压、瓣膜病、肺动脉高压及先天性心脏病则属于心脏负荷过重导致心衰。

据我国部分地区42家医院,对例心衰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査发现,其病因以冠心病居首,其次为高血压,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比例则下降;中国的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人群庞大,是心衰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药物及器械治疗的广泛应用,心脏病患者存活时间越来越长,慢性心衰患者人数也不断攀升。再有,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和老老年人数逐年增加,这都使得慢性心衰的人群基数越来越大。

临床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慢性肾脏疾病、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等均是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中国存在庞大的心衰高危人群,积极控制上述危险因素可有效减少心衰的发生。

03

慢性心衰临床表现是什么?

一般来说患者慢性心衰有三大类症状:

第一是由于运动耐量下降引起,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都会出现由于运动耐量下降出现呼吸困难或乏力而就医,患者会感到“胸闷、气短,活动量下降,以前能爬3层楼,现在爬1层就感到胸闷憋气,得停下休息”,引起呼吸困难的运动量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减少,这称之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随着心衰的不断进展,患者还会出现静息状态下的呼吸困难,比如“端坐呼吸”,患者不能平卧,必须高枕卧位、半卧位甚至端坐时才能不感到胸闷憋气。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已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坐位才能缓解,这称之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还会有咳嗽、咳痰、咯血,乏力、疲惫等。运动耐量减低是逐渐发生的,可能未引起患者注意,除非仔细寻问日常生活能力发生的变化。

第二是体液潴留引起的症状,患者可以出现腹胀或下肢水肿,并以此为首要或惟一症状而就医。有些患者会首先发现有足踝部到小腿胫前的可凹性水肿。腹胀不易被患者察觉,有些患者觉得自己胖了,肚子才变得越来越大,实际上是腹水。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尿量明显减少。

第三是无症状或其他心脏病或非心脏病引起的症状。患者可能在检查其他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或肺部或躯体血栓栓塞性疾病)时,发现心脏扩大或心功能不全表现。

04

药物治疗:目前主要靠啥药来治疗慢性心衰?

药物治疗

目前主要靠药物来治疗慢性心衰。

慢性心衰改善预后的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系统(RAAS)拮抗剂。

可改善症状的药物有利尿剂和地高辛。

我国新指南将ACE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称为“金三角”,列为慢性心衰的标准和基本治疗方案,患者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

根据原发病的不同所服用的药物也有所区别。针对冠心病患者尤其伴有陈旧心梗、接受过血运重建等患者的长期药物治疗是有一定特殊性。这类患者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还要服用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合并房颤或既往有血栓史的患者还要服用抗凝药如华法林等。

05

饮食:慢性心衰患者的饮食有啥注意事项

心衰患者最重要的是限盐限水。

应限制盐的摄入,应根据病情选用低盐、无盐、低钠饮食。

家中都有小盐勺,一勺是2g,可以自行控制量。

低盐,即每天食盐不超过2克,或相当于酱油10毫升,全天副食含钠量应少于毫克。

无盐:即不添加食盐及酱油,全天主副食含钠量小于70毫克。日常食用的酱油、味精等调味品也要少用,不吃咸菜、酱豆腐等高盐食品;但目前不主张对心衰稳定期的患者特别严格限盐,对长期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应多摄食含钾量较高的食物和水果,例如香蕉、橘子等。必要时应补钾治疗,或将排钾与保钾利尿剂配合应用。每日摄入的总入量一般控制在ml-ml,这包括每日经口进食的所有食物和水。还要注意少吃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不吃腌制食品,最好不吃用碱或小苏打制作的食品。注意要少食多餐,不宜吃得过多过饱,应吃易于消化的食物,晚饭后不进或少进任何食品和水分。

06

睡眠障碍,怎样才能保证患者睡眠?

慢性心衰通常有睡眠障碍,改善睡眠是心衰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可以经过评估后应用呼吸机辅助改善通气。很多慢性疾病的患者都会存在焦虑、抑郁的情绪,这也是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之一。患者情绪的疏导,心理调节十分重要。慢性心衰患者的心理支持需要家庭成员共同努力,营造和谐宽松氛围,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开朗乐观面对疾病。再有,慢性心衰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可耐受的体力活动,如散步、简单家务等。这些都有助于改善睡眠,如果都不能改善的话,可以向专科医师咨询,服用一些助眠药物。

07

自我管理,出院后在家中该如何自我管理呢?

住院治疗只占全部治疗的一部分,患者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所以家庭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治疗非常重要,慢性心衰必须依靠患者自身配合,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1、患者要了解自己的病情,明确治疗目的和目标,定期复诊,遵医嘱用药。熟悉常用药的*副作用,这样有利于不良反应的早发现、早就医、早处理。

2、了解一些心衰的基本知识,医院就诊,如体重迅速增加、下肢水肿再现或加重、疲乏加重、运动耐受性降低、心率加快或过慢、血压突然降低或增高、心律不齐等。

每日晨起如厕后测体重并作记录,限酒、戒烟。避免过度劳累和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等应激状态。

可适当运动,每天散步,并逐步加量。

控制饮食,限盐限水,掌握心衰常用的基本药物使用方法,很多患者可以自己根据病情调整利尿剂剂量。

预防呼吸道感染也很重要,慢性心衰病情稳定的患者若发生呼吸道感染,容易使病情急剧恶化。

因此,在感冒流行季节或气候骤变情况下,患者要减少外出,出门应戴口罩并适当增添衣服,患者还应少去人群密集之处。

3、慢性心衰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合理得当的家庭护理有助于预防病情的反复或恶化,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家人要和患者共同努力,帮助并监督患者做好自我监测和管理,做患者的坚强后盾,增加患者的自信。慢性心衰患者由于病程长,预后差,难免产生烦躁、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家属要注意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开导患者积极面对。家属对患者的病情要重视,但是不能过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