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占全冠心病急性心力衰竭hellip [复制链接]

1#
安卓开发招聘微信群 http://www.rjvip.cn/xiaofei/1214.html

作者:李占全(医院)刘莉(医院)

缺血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或慢性疾病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心肌冬眠,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而出现心力衰竭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类型包括新发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2种,冠心病急性心力衰竭的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很少,临床证据匮乏,治疗缺少规范,是我国心血管病急症救治的一个薄弱环节。

冠心病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心力衰竭:(1)急性心肌梗死;(2)急性心肌缺血;(3)右心室功能不全;(4)心原性休克;(5)机械并发症(急性左房室瓣反流、室间隔穿孔);(6)缺血性心肌病;(7)室壁瘤。冠心病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策略主要为迅速控制症状、尽快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尽快打断缺血与心力衰竭间的恶性循环。对于缺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策略的选择,不论是循证医学还是临床实践,均尚有争议。研究表明,大约50%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不全归因于功能可逆的存活心肌,通过再血管化恢复功能可逆存活心肌的血流灌注,可有助于恢复心肌局部收缩功能、延缓心室重构进展、改善患者症状,甚至可改善患者长期预后。年美国心力衰竭学会(HFSA)指南指出,心力衰竭伴心绞痛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是ⅠB类适应证,心力衰竭不伴心绞痛患者应首选药物治疗。

在血运重建方式选择方面,须根据患者伴随疾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范围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个体化治疗。(1)冠心病急性心力衰竭应充分临床评估后决定治疗策略,注意从严重心力衰竭中识别病因是冠心病还是其他心力衰竭诱因所致。(2)评估存活心肌存在与否及其范围,对于选择血运重建治疗、预测术后患者心脏功能恢复及长期预后改善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核素心肌显像、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是目前用来评价存活心肌的主要影像学方法。(3)由于患者病情重,耐受性差,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重点干预供血面积大,对心脏功能有重要影响的血管。(4)血运重建通路选择。冠心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大多数气短、呼吸困难症状明显,不能长时间平卧,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可提高患者术中的耐受性和配合性,为介入治疗顺利完成提供可能。(5)造影剂的应用。介入治疗中应尽量选择等渗造影剂并减少用量,短时间内用量过大可导致急性肺水肿。(6)对于合并心力衰竭,特别是合并心原性休克者,介入治疗中应使用机械辅助装置,提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

扫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