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丁文惠教授心力衰竭合并COPD,该如何用 [复制链接]

1#

医心导读

在3月17日的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CIHFC)暨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年会上,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大会主席、中医院张健教授介绍了心力衰竭的中国实践进展。

一、中国心衰患者大数据研究进展

中国心力衰竭的患病率有升高趋势,近年来心力衰竭的合并症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如冠心病和高血压两种合并症增加,而瓣膜病合并症降低,合并症相关的死亡率也明显上升,尤其是冠心病合并症。

中国住院心衰研究和人群特点的调查——China-HF研究探索了我国住院心衰患者的人群特点、治疗情况和终点事件。结果显示,我国心衰患者相比于其他国家更年轻,平均年龄64.8岁,同时平均收缩压相对较低;在合并症方面,其高血压、糖尿病和房颤所占比例较低。研究还显示,急性失代偿心衰患者院前指南推荐药物使用率大部分低于美国、欧洲和日本;对于符合用药标准且无禁忌证的患者,出院时利尿剂使用率为72.2%,ACEI/ARBs为67.5%,β受体阻滞剂为70.0%,螺内酯为74.1%,华法林为13.6%。从心衰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心衰患者大数据研究正逐渐从真实世界的探索过渡到指南的依从性研究。年刚刚启动的中国HF-COE研究将聚焦于心衰患者的长短期管理。

二、中国心衰诊治进展及创新

自年以来,在众多专家和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多部心衰诊疗相关的指南与共识陆续发布,并制定了急慢性心力衰竭处理流程等,进一步推动了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

在心力衰竭新型标记物研究方面,有研究显示,ST2在不同随访时间内的预测价值与NT-proBNP相似,且对NT-proBNP的预测有补充作用,且ST2的预测效果受肾功能影响较小;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能有效预测心衰患者的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以及心衰恶化导致的死亡,但对猝死事件的预测不佳,且易受肾功能影响。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建议,反映心肌纤维化的可溶性ST2及Galectin-3等指标在急性心衰的危险分层中可能提供额外信息(IIb,A)。

在肾交感神经去除术治疗心衰方面,有研究表明,肾交感神经去除术安全有效,可能改善心衰患者心脏功能及生活质量。另有研究表明,早期心衰患者接受肾交感神经去除术获益更明显。

近年来,体外膜肺氧合(ECMO)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终末期心衰患者,目前约59.2%的患者出院后可脱机,预后较好。此外,随着器械技术的发展,左室辅助装置已然引发了终末期心衰治疗的革命。

三、中国心衰临床研究进展

在心衰管理临床研究方面,研究表明了多学科支持、过渡姑息治疗和低强度运动等在心衰管理中的作用,证实了护理团队对心衰管理的重要性。中药治疗心衰方面也有多项研究发布,如《芪苈强心胶囊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作用: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于年发表在JAmCollCardiol上,其他相关的药物还包括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和养心康片等。

除此之外,中国也积极参与了多项国际新药临床研究以及研发自主产权的新药研究。重组人纽兰格林就是我国拥有自主产权的首创新药,Ⅱ期临床研究显示,重组人纽兰格林能有效提高心衰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同时减少心室重构;Ⅲ期临床研究显示,重组人纽兰格林可能降低NYHAⅡ/Ⅲ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托伐普坦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旨在评价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托伐普坦片治疗心源性水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联合托伐普坦能更好地降低心衰患者的体重、减少容量负荷。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多中心非劣效性试验显示,左西孟旦可改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减少肺动脉楔压。

四、中国心衰治疗发展方向

目前,心力衰竭平台建设已取得良好进展,包括成立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召开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创办心力衰竭国际学院,设立全国心力衰竭日以及创办《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等。未来将继续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为指南提供更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还应继续发扬国本,推广中药研究,积极推行院外心力衰竭患者的远程管理,进行心力衰竭质控管理及大数据平台建设等。

专家简介

张健,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国家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主任、HFCU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副组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理事和国际心脏研究会(ISHR)中国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病重症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担任《中国循环杂志》常务编委以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国心血管病杂志》、《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等编委。医院心衰监护病房创始人之一,主要致力于心衰和急重症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无创通气、床旁血液滤过治疗急性心衰、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抢救急性缺血性心衰等工作,并将其纳进了我国心衰指南。成功开展了我国内科首例应用体外膜肺(ECMO)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泵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是当时ECMO转机时间最长(18天)并成功脱机,且随访八年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完全康复的非常病例。参与或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以及I-IV期、PK/PD药物临床试验等国际多中心协作课题。通过十二五课题建设我国首个心力衰竭数据平台,并率先与国内同行们联合开展了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研究,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近五年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十余篇,主笔撰写了《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等。

更多阅读

CIHFC

唐熠达教授:心力衰竭合并甲状腺功能障碍的诊治进展

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CIHFC)暨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来源:医心

编辑/排版:Cath/Sara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