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年全球疾病和危险因素负担报告,并指出年至年间,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稳步增长,几乎翻了一番。年全球死亡人数中,1/3死于心血管疾病。
报告指出,心血管疾病患病人群由年的2.71亿增加到年的5.23亿,几乎翻了一番,而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由年的万增加到年的万。我国每年仅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数达万,心梗每年直接导致54万人死亡,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总人口。
每年12月、1月是心梗爆发期
心梗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每年从12月到来年的1月,心梗的发病率都会攀升至全年高峰,北方高寒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气温每下降1摄氏度,心梗风险就增加2%。75~84岁的冠心病老人更易受影响。
为什么冬季更容易发生心梗?
1.冬季人的生理机能反应比较迟缓,时常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加大心脏负荷。
2.室外温差很大,外出时,血管受到冷空气刺激,容易突然收缩,造成血流供应中断或血管阻塞,引起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3.冬天人们户外运动减少。吃得多、消耗少,导致能量摄入和代谢比例失调,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循环减慢,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心梗发生。
如何判断心梗发作?
心梗最典型的表现: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同时伴有发热、面色苍白、心慌、气促和出冷汗等症状。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症状持续大于15分钟以上,要高度怀疑急性心梗。
急性心梗的典型症状是心前区或胸骨后的压榨性疼痛,持续20分钟以上,伴大汗和濒死感。但有15%~30%的心梗患者,发病整个过程都无疼痛或者表现为其他症状,比如牙痛、腹痛、胃痛、咽喉痛等。这是由于心梗的牵涉痛,会导致疼痛放射到左上肢、上颌部、背部及上腹部等非典型部位,需要高度警惕。此部分不典型的患者,建议进行留观,3-6小时复测肌钙蛋白,以确保不漏诊不误诊。
如何在心梗发生之前准确识别到早期患者?
心肌损伤不可逆,越早期的患者治疗和预后的效果越好,如何在心梗发生之前准确识别到早期患者,也是临床上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