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实验记录炎症 [复制链接]

1#

3.14炎症

大体标本:

1.浆液性纤维素心包炎:患者尸解时双侧化脓性胸膜炎。心包壁层剪开,心包增厚且于脏层表明见有灰*色绒毛状的渗出物披覆,壁层也可见同样性质的物质。其发生的原因一是由于感染,胸膜炎累及至心脏;二是脏层和壁层之间的相互摩擦以及搏动下,形成“绒毛心”,可导致包括呼吸困难,急性心包炎改变,心包摩擦音心前区疼痛,时间久后可造成机化成致密纤维组织,造成脏壁两层粘连或心包腔闭塞。

2.慢性浆液性纤维素胸膜炎:可见一侧肺胸膜明显纤维性增厚,肺上部处的脏层以及壁层已经发生粘连,胸膜腔消失,胸腔扩大哦,两层表面可见灰*色的绒毛。该种病变可引起胸膜腔消失;限制呼吸运动;以及胸前区疼痛。

3.急性阑尾炎:可见阑尾整段肿胀,与正常相比浆膜面明显充血(黑褐色),部分浆膜面可见灰红色的纤维素披覆。阑尾管腔可见灰*色的渗出物,管壁增厚,层次不易分辨。

4.升结肠处的假膜性结肠炎:由脏器的结肠带和结肠袋还有末端的阑尾可以判断为升结肠。该病变位于结肠的黏膜面,呈弥漫性,脏器*褐色,粘膜面有大量灰*色被覆物,类似假膜。

5.肝脓肿:尸解可见胆道蛔虫症合并多发性脓肿,切面上有多个圆形的病灶分布于肝上,有许多囊腔是由于病灶本身渗出物流走所致,厚薄不一,可见部分胆道有蛔虫堵塞。该病例是由蛔虫引起,带入细菌入肝引发的肝脓肿。

6.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假膜性炎:可见腭扁桃体及其周围黏膜面,会厌黏膜面以及下部的喉气管支气管可见一灰*色的假膜披覆。咽、扁桃体属于鳞状上皮细胞,粘附较紧,不易脱落;而喉与气管属于柱状上皮细胞,假膜易脱落掉入肺中引起窒息。

7.肺脓肿:由其组织结构表面有支气管断面以及碳尘颗粒,可判断为肺组织。可见其表面上有多个小而圆的灰*色实性病灶,边界不清为液化性坏色。

8.慢性胆囊炎:入院时腹痛伴发热、畏寒、呕吐。标本可见胆囊腔扩张,囊腔明显增厚(正常一页纸厚);且胆囊粘膜粗糙,正常皱襞已不同程度消失(正常胆囊皱襞呈纤细天鹅绒的网格状)

9.鼻息肉:肿物有蒂,灰红色或红褐色,表面平滑。

慢性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壁厚,

而急性明显的特征在于明显充血。

?

镜下:

1.肉芽组织:鳞状上皮已大部分(或全部坏死)脱落,溃疡底表层为坏死组织,其下为坏死组织,其下为肉芽组织,由: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新生血管等组成

2.纤维素心包炎:切片可见心肌和心外膜(由很多脂肪组织和血管),且外膜表面覆盖纤维素。心外膜充血、水肿,其内见中性粒细胞及炎症细胞浸润。以纤维性渗出(红色)为主且心肌没有明显改变

3.肺脓肿:低倍镜下可见疏松肺组织有少数小圆形病灶;高倍镜下见病灶有局限性浸润的大量中性粒细胞构成,部分细胞已死亡,此处原有的肺组织结构破坏消失,肺膜表面可见红染的纤维素渗出。脓细胞的形态类似空泡,中间泛白,实质为坏死的中性粒细胞。肺膜表面可见红染纤维素渗出,且部分支气管上皮已坏死、脱落,管腔中有少许中性粒细胞渗出。

4.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阑尾的各层结构基本可认出,且各层(黏膜、黏膜下、肌层、浆膜层)均可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且毛细血管扩张。黏膜层一些粘膜上皮及腺体已坏死崩解,该处有许多中性粒细胞渗出。

黏膜下层及浆膜层组织结构变疏松,见淡红染的,同质性的浆液渗出(炎性水肿);浆膜面可见少量红染、丝网状纤维披覆。

5.慢性胆囊炎:胆囊黏膜尚且完整,部分黏膜上皮及腺体轻度增生,增生的腺体可达肌层内。

黏膜层以巨噬、浆、淋巴为主浸润组织,肌层增厚。

6.大脑异物性肉芽肿:可见肉芽肿,境界清楚,以巨噬、淋巴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并伴有纤维组织增生(由于肉芽肿即上皮样细胞巢周围有大量的淋巴细胞课通过释放IL-2而维持巨噬细胞的激活状态从而释放细胞因子早餐纤维组织和结缔组织增生),肉芽肿内可见大量多核异物巨细胞,其由上皮样细胞聚集而成,弥漫杂乱无章的散在分布与胞质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