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抗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贫血是慢性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国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约占成年人群的10.8%(1.2亿人),其中50%以上会合并贫血。
肾病为什么会发生贫血?
正常情况下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使骨髓造血,Hb维持在正
常范围:成年男性-g/L,成年女性-g/L。当肾功能损
伤时,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使骨髓造血减少,发生贫血。
肾病各人群贫血发生率
随着肾功能减退,贫血的发生率会逐渐升高,贫血的程度也会逐步加重。因此,无论是非透析慢性肾脏病还是透析人群,均面临着贫血问题。
1、非透析慢性肾脏病
年发表的上海地区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非透析慢性肾脏病的贫血患病率为51.5%,女性占48.7%,男性占51.3%;且随着肾功能损害的进展,贫血发生率逐渐增加,CKD5期可高达90.2%。
2、腹膜透析
年对我国6个城市9个大型透析中心透析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腹膜透析贫血发生率为53.5%,其中血红蛋白(Hb)低于90g/L的患者占18.4%;Hb在90~g/L的患者占35.1%。
3、血液透析
年对我国6个城市9个大型透析中心透析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血液透析贫血发生率为61.2%,其中Hb低于90g/L的患者占22.9%,Hb在90~g/L的患者占38.3%。
贫血的危害
贫血可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加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风险。研究发现贫血是慢性肾病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红蛋白(Hb)每增加10g/L,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对危险度则下降约17%。
此外,贫血导致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还与慢性肾脏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
研究发现,与无贫血的CKD3期人群相比,贫血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16%比7%),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速度快[6.8比1.6(3年)],进展到CKD4、5期时间短(18个月比28个月),且住院率(31%比16%)及死亡率(10.0%比6.6%)高。
肾病出现贫血怎么办?
1.首先寻找贫血原因
除了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引起的贫血外,还有一些原因会使肾性贫血加重。
(1)造血原料不足:缺铁、叶酸、维生素B12;
(2)失血:透析中凝血、痔疮、消化道出血、过于频繁的抽
血检验;
(3)炎症:慢性炎症、急性感染
(4)营养不良
(5)骨髓病变
(6)肿瘤等消耗性疾病。
因此,对肾病患者要定期检查贫血相关指标。
在我国,非透析慢性肾病人群中贫血的知晓率及重视程度较低,只有39.8%的贫血患者进行了红细胞生成刺激剂(促红细胞生成素:ESAs)治疗,27.1%患者进行了铁剂治疗。
因此,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血红蛋白(HB)。不同人群至少测量频率建议如下:
2、药物治疗
肾性贫血主要是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治疗。治疗效果不好时进一步查找原因,据报道约80%肾病患者有铁缺乏。
3、饮食补铁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Hb)的基本原料。慢性肾病贫血人群经常存在一定程度的铁缺乏;而铁缺乏是导致ESAs治疗反应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饮食上要加强膳食补铁。
膳食中的铁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真正补铁效果好的为血红素铁。
1)血红素铁
血红素铁是可以直接被人体利用的,所以吸收率远高于非血红素铁。其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如瘦猪肉、瘦牛肉、血制品及肝脏等。
2)非血红素铁
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如大枣、菠菜、红豆、花生、木耳等。这些食物确实都含铁,但都属于非血红素铁,所以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补铁效果。
综上所述,贫血在肾病人群高发,且危害较大,因此,无论是透析前还是透析后,都需尽早进行贫血筛查,并及时给予适当的贫血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共识专家组.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修订版)[J].中华肾脏病杂志,,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