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邢台日报
李振莲,市三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心电生理科负责人,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性疾病诊治及永久起搏器植入、起搏器程控随访等。现任河北省心电生理学会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委员会委员、邢台市心电生理学会委员、邢台市房颤中心联盟委员等。
信都区张先生:我今年刚30岁,刚刚被诊断为高血压,我这么年轻,怎么会得高血压呢?听说降压药需要终身服用,这样会不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呢?
李振莲:在我国,据相关指南显示,18—24岁、25—34岁、35—44岁的青年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0%、6.1%、15.0%,由此可见高血压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有很多人会认为,只要高血压没有症状,就说明它没有对身体造成伤害,不需要进行治疗。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高血压也被称为“无声杀手”,我国70%的卒中患者患高血压,长期的血压高得不到有效控制,还可引起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持续升高的血压会对患者的心脑血管系统,甚至是肾脏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高血压病治疗的根本目的是降低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的风险。因此治疗首要问题是控制血压,早降压早获益,长期降压长期获益。患者降压的治疗一般会根据血压水平、是否存在高血压所致的靶器官损害等综合因素进行评估,以此来决定患者降压药物服用的时机与强度,生活方式的改善等。高血压患者是否需要服用降压药物与年龄无关,而长期口服降压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将血压控制到正常范围,给患者带来的获益远远高于药物本身的副作用。
襄都区李先生:医院看病,大夫说是高血压引起的,给我开了药。服药后头痛好多了,血压也不高了,我就把药停了。这两天又开始头痛,血压又高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李振莲:血压正常是不是就可以停用降压药物了?这是广大市民对高血压治疗认识的一大误区。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其本身属于一种慢性病,所以它的治疗也是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旦诊断为高血压,患者需要配合医生长期进行干预及自我管理,干预方式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比如适当运动、限盐、戒酒、减轻精神压力等,必要时配合降压药物治疗。而降压药物的选择,要选用长效降压药物(即每天口服1次的降压药物),以有效地控制24小时血压,更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