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19(10):~
作者:陈劲松1*,吴安源1,于子忠1,叶明芳1,阮发晖2,林庚海2,陈华2单位:1医院老年一科,福建漳州;2解放*第医院心血管内科,福建漳州_
摘要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对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年1月至年2月医院及解放*第医院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47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规范治疗,治疗组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急性发作时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随访3个月期间的因心力衰竭反复再住院情况。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及3个月随访时收缩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d及3个月随访时,心脏超声检查提示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优于对照组(48.6%±11.9%和44.5%±11.4%,47.8%±12.1%和43.6%±11.7%),治疗组NT-proBNP低于对照组[(.5±.8)pg/L和(.3±.2)pg/L,(.1±.6)pg/L和(.8±.7)p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NYHA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3个月随访期间,因心力衰竭加重再次住院患者治疗组[1例(4.2%)]少于对照组[7例(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左西孟旦对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安全有效。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及平均寿命逐渐增加,我国正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截至年,60岁以上约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65岁以上约1.58亿人,占总人口的11.4%,同时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明显增多[1]。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人群中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人数巨大,慢性心力衰竭是这些慢性病最常见的终末阶段,现患人数可能达到万左右[2],其中绝大部分是老年患者。《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显示住院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达66岁,相当一部分是超过80岁的高龄老年患者[3]。高龄患者大多数无法接受手术,必须依靠药物治疗,而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患者病情常有反复。左西孟旦为近年来用于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起初主要用于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效果较好,新近被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尤其是急性加重期,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5]。但用于高龄患者经验相对较少,我们将该药用于高龄老年患者,初步观察了疗效和安全性,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年1月至年2月医院老年科及解放*第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7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31例;年龄80~91岁,平均(84.6±17.2)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4例,对照组23例。纳入标准:(1)年龄≥80岁;(2)有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如气喘、乏力、肺水肿、双下肢水肿;(3)急性发作时纽约心脏协会(NewYorkHeart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4)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50%;(5)预期寿命3个月以上。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2)瓣膜性心脏病;(3)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90mmHg(1mmHg=0.kPa)或≥mmHg;(4)静息心率60次/min或≥次/min;(5)高度房室传导阻滞;(6)其他不适宜使用左西孟旦的情况。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实施。
1.2方法
对照组:所有入组患者按《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规范化药物治疗[6]。根据具体病情给予利尿剂(含螺内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enzyme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receptorblocker,ARB)、β受体阻滞剂、强心药及血管扩张剂等治疗。根据患者基础疾病或并存疾病,给予抗血小板(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调脂(他汀类药物)、降血糖及降血压等治疗。治疗组:在前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给药方法:左西孟旦12.5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45ml,微量泵静脉泵入,起始速度0.05μg/(kg·min),根据血压调整,最大速度0.2μg/(kg·min)。由于高龄老人用药经验较少,本研究中仅使用1次,持续24h用完。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及液体潴留等基本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5d、3个月随访时测定血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水平、肝肾功能、电解质(K+、Na+)等;行心脏超声检查心脏功能,记录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主要包括因心力衰竭加重再次住院、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等。3个月随访时采用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问卷(MinnesotaLivingwithHeartFailureQuestionnaire,MLHFQ)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1),均衡性较好,具有可比性。
表1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Table1Comparisonofbaselinecharacteristicsbetweentwogroups
CHD:coronaryheartdisease;SBP:systolicbloodpressure;DBP
iastolicbloodpressure;TC:totalcholesterol;TG:triglyceride;ALT:alanineaminotransferase;Cr:creatine;eGFR:estimatedglomerularfiltrationrate;LVEF: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NT-proBNP:N-terminalpro-brainnatriureticpeptide.1mmHg=0.kPa.
2.22组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主要临床指标比较
左西孟旦治疗后5d及3个月随访时,治疗组NT-proBNP明显低于对照组,而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同期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严密监测并仔细调整左西孟旦用药速度下,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K+、Na+)、收缩压、心率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2组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主要指标的比较
Table2Comparisonofmainparametersduringtreatmentandpost-treatmentbetweentwogroups
CHD:coronaryheartdisease;SBP:systolicbloodpressure;NT-proBNP:N-terminalpro-brainnatriureticpeptide;ALT:alanineaminotransferase;Cr:creatine;eGFR:estimatedglomerularfiltrationrate;LVEF: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1mmHg=0.kPa.
2.32组患者3个月随访情况比较
治疗后5d及3个月随访时,2组NYHA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2组因心力衰竭加重再次住院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2组均未记录到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治疗组MLHFQ评分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2组患者3个月随访情况比较
Table3Comparisonof3-monthfollow-up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