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尿钠排泄在急性心衰中的临床意义 [复制链接]

1#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没有太大变化,袢利尿剂仍是急性心衰治疗中的重要药物,但其疗效常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及时评估袢利尿剂的治疗效果,对于优化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协会关于利尿剂治疗的一项专家共识提出通过监测尿钠排泄量来评估利尿治疗的效果,但相关的研究数据较少。近期发表在《EurJHeartFail》上的一项研究拟探索检测尿钠排泄在急性心衰中的临床意义。

该研究纳入了年7月1日至年12月31日在荷兰的一家心脏中心住院的名急性左心衰患者,这些心衰患者均需要静脉利尿剂治疗,所有纳入的心衰患者均使用布美他尼,剂量由医生自行决定。所有患者开始静脉使用利尿剂后,收集0-6h、6-24h、24-48h、48-72h、72-96h的尿液,测定尿肌酐、尿钠浓度,尿钠排泄量=尿钠浓度×尿量。主要终点为住院后全因死亡率,次要终点为出院后心衰再住院率、心衰再住院和全因死亡率的复合终点。研究发现在前6小时尿钠排泄量较低的患者,往往有较长的心力衰竭史,更多地使用利尿剂和较低的血压,NT-proBNP水平较高,肾功能较差(见表1)。将患者按6小时尿钠排泄量分成3组(6小时尿钠排泄量<89mmol、89-mmol、>mmol),三组尿钠总排泄量在6h、24h有显著差异,48h后无差异(见图1)。在单变量回归分析中,心衰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肾功能、入院前使用利尿剂是6小时尿钠排泄量最显著的预测因子。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只有年龄、性别、eGFR和入院前袢利尿剂使用与6小时尿钠排泄量独立相关(见表2)。相关分析发现,6小时尿钠排泄量是24小时总尿量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子(标准化β=0.,P0.),而尿钠浓度仅显示出微弱的相关性(标准化β=0.,P=0.)。COX回归分析发现,6小时尿钠排泄量是全因死亡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HR1.05,95%CI1.02-1.08,P=0.),此外,6小时的尿量和尿钠浓度也是全因死亡率的预测因子,6小时尿钠排泄量、尿量、尿钠浓度与心力衰竭再住院的相关性较低(见表3)。生存分析提示,6小时尿钠排泄量<89mmol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是6小时尿钠排泄量>mmol组患者的3.81倍(见图2)。该研究得出结论:尿钠排泄量在静脉使用袢利尿剂后24-48小时达到最高,此后逐渐下降。尿钠排泄量低更容易出现在年龄更轻、肾功能损害、入院前已使用过袢利尿剂的患者中。急性心衰患者静脉使用袢利尿剂后的6小时尿钠排泄量低与24小时后尿量减少相关,与全因死亡率升高相关。临床上是否可应用尿钠排泄量指导急性左心衰的治疗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表1按6小时尿钠排泄量分组的基线特征

表26小时尿钠排泄量的回归分析

表3COX回归分析

图1按6小时尿钠排泄量分组入院后4天的尿钠排泄量变化

图2不同6小时尿钠排泄量的生存分析

参考文献:

DammanK,TerMaatenJM,CosterJE,etal.Clinicalimportanceofurinarysodiumexcretioninacuteheartfailure[publishedonlineaheadofprint,Feb22].EurJHeartFail.;10.1/ejhf.3.

策划英忠

审阅复泽

指导所苏

监制庆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