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GWICC正性肌力药物在急性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研讨会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782296.html
急性心力衰竭(AHF)是一种致死性的常见临床综合征,预后差,住院病死率达3%,6个月的再住院率约50%,5年病死率高达60%。急性冠脉综合征、AMI的急性机械并发症、急性肺栓塞、高血压等是AHF的常见病因。

处理疑为AHF时,应努力缩短诊断时间和治疗决策时间。针对病因及合并症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缩短住院时间。确诊患者是哪种心衰,明确用药方案:“干暖”患者是最轻的状态,调整口服药物即可;“干冷”患者首先适当扩容,可给予正性肌力药物;“湿暖”血管型患者首选血管扩张药,其次利尿剂,心脏型患者首选利尿剂,其次为血管扩张药;“湿冷”是最危重的状态,根据血压状态,则给予血管扩张药、利尿剂、正性肌力药物。来自于南京大医院的王涟主任对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进行了深入解读,

正性肌力药物为什么在心衰治疗中占据重要位置呢?

正性肌力药物可以患者帮助暂时维持生命,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改善血流动力学,缓解组织低灌注,恢复重要脏器灌注和功能,为纠正病因和进一步治疗获得抢救时间。正性肌力药物在心衰指南中也得到大力推荐。适用于低血压(收缩压90mmHg)和/或组织低灌注的患者。

不同类型的正性肌力药物适应症不同。洋地*类药物可以改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状况,应与利尿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联用。地高辛无明显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的作用,因而不主张早期用。儿茶酚胺类正性肌力药物用于难治性、终末期心衰,低血压或少尿的心衰,心源性休克,心脏手术时及手术后急性心衰,但是正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病人不宜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适应症不完全一样。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通过升高心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cAMP,发挥强心和直接扩血管作用。米力农作为常用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有直接的强心作用,可以提高CI24%-42%,降低PCWP24%-33%,降低外周血管阻力24%-33%,增加CO,改善外周灌注,缓解临床症状。该效应呈剂量依赖性,基础血流动力学状况越差,改善越明显。米力农还可以扩展外周动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左心室后负荷;扩张肺动脉,降低右心室后负荷。临床用于治疗急性心衰,尤其是外科术后低心排,慢性心衰急性发作的短期辅助治疗,肺动脉高压合并右心功能不全。可降低血管阻力,对伴有外周血管阻力升高的AHF患者有益,对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仍有作用。为了避免低血压的发生,可采用维持量直接静脉滴注,不用推注负荷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